
面試官都在想什麼?
許多求職者可能都會以自己的角度出發,去思考如何求職,但其實是反過來想面試官想聽什麼,想要的是什麼?或許對於面試過程更有幫助。
當了許多回的求職者,隨著人生閱歷越來越豐富及年紀增長,最近有機會招募團隊夥伴,想要分享一下自己遇到的狀況。
面試官注重的點可能有以下幾種
- 薪水
- 專業技能
- 合不合的來
- 溝通能力
- 學歷
- 經歷
- 年紀
- 態度
流程
專業
因為招募的是職位是程式設計師,所以會有一份技術考題,作為篩選的一個基準點。本身是技術主管,所以開場無非是請求職者簡短介紹他過往的工作經驗、專案,用過了哪些技術。
開場介紹其實對於求職者是很大的加分機會,當今天求職者以較廣泛的角度描述,他做過的專案內容,有用過什麼樣的技術,以及主動積極分享曾經遇到什麼樣的問題,如何解決等,都會讓面試官可以大概得知求職者的範圍能力落在什麼階段,知道接下來可以問什麼問題。
當開場介紹一段落後,面試官已經從開放式的問答得知求職者能力範圍,便可以開始從更專業的小地方下手,例如是否用過kafka、redis、docker或演算法等一些較深的內容。
當求職者聽到這些問題時候,若自己沒有用過或沒有任何想法,也請不要直接表示自己不會,沒有用過,而是婉轉表示自己沒有碰過這個東西,但依據你的了解你會如何解決,面試官聽到這也大概明白也許你不了解,也都會給你台階下的。怕的是求職者對於問題不全然了解,開始拼湊或吹噓一個解法,面試官自然而然會繼續深問下去,好了解你到底了解到什麼程度,最後很可能就會得知其實你根本不了解,那也許一開始就維持良好態度,誠實告知,會是上策。
休閒愛好
當專業問題都問完後,對於求職者的專業程度了解後,也許很多面試官便會告一段落,這種狀況尤其常見於免洗職缺上,面試官只要你的專業技能,沒有想要長期培養你、跟你相處,所以並沒有想了解你更多的一面。
而由於求職者已經被拷問了一番,所以我會是時候緩和一下氣氛,詢問下班後的休閒愛好是什麼?是否會去參加技術研討會呢,或是打電動等興趣。從這邊最少可以得知這個求職者,是否跟團隊成員有一樣的愛好,可以在休息或下班之餘有共同話題,可以培養感情。常常在這個階段求職者便會比較放鬆,開始會有笑容出現,也比較願意分享更多事情,這時候對於雙方都是好事,求職者已經比較不會緊張,可以用較平常的心情來面談。
團隊合作
身為要長期合作的團隊夥伴,要理解求職者的工作方式,也是非常重要的,詢問他過往是如何與他的團隊合作,並先詢問求職者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合作模式呢?用開放式的問法,先得知他的真實想法,再詢問那如果說我們是這樣的方式,你會有什麼想法呢,從這邊可以知道兩者落差多少,從而做出決定。這也是我自己本身一個很重要的評估點,害怕找到一位無法與團隊合作愉快的夥伴。
影響因素
當上述面談完成時,其實就已經大致抵定了面試結果。個人認為的影響因素有下面幾點
一開始的技術考卷,這邊是一個評量點,若求職者能夠順利寫出全部的考題,那求職者相對有更多的籌碼可以在薪資福利上面提出要求。但若寫的普通也沒關係,這某種程度也僅僅是讓面試官知道求職者的能力落在什麼程度,我個人還是較為看重面試的交談過程。
專業技能與態度; 大家應該都想要來的新夥伴越強越好,但越強的人也較可能有個問題,便是態度不正確,也許消極、也許做出其他恃才傲物的事情,所以這邊態度的分數絕對是大於專業技能的。
學歷部分對於開發者來講相對都是一個較不重要的因素,太多鬼才專業技能高超,不想被學校束縛,而沒有取得大學文憑,所以學歷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評量點。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,當大家都受過一樣程度的教育時,代表我們的成長環境相同,我們有較多同樣的價值觀,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減少衝突。若今天一名碩士與國中生同為同事,或許他們會有很多價值觀上的差異的問題。
經歷當然是越豐富越好,這跟專業技能一樣,都是成為求職者的籌碼。
年紀是一個硬傷; 在此次面試過程中,有一位求職者的年紀大我十歲以上,儘管求職者表現出謙虛的態度,並強調不會排斥主管年紀比他小的問題。但對於面試官來說,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量,誰都不想請來一位喊不動的員工,而且年紀經驗都較為豐富,也許會在未來造成更多面試官要額外處理的問題。
溝通能力; 工程師因為較長時間跟電腦程式為伍,所以可能較為木訥,不知如何把一件事情表達清楚,或溝通能力及情緒控管非常差,這也會造成團隊未來的隱形成本。所以一位擅長溝通的工程師,也會讓面試官相對覺得開心!
最後是薪水。建議求職者在面試前,應該先打聽自己的身價目前多少,不應與市價脫鉤太多,過高只是讓面試官覺得你來鬧的。另外一個狀況是遇到非常厲害的求職者,一切條件都符合面試官要求,但要求的薪資的確高於預算,最後只能飲恨說掰掰。
結論
影響面試官考量的因素優先順序為
薪水 > 年紀 > 專業 = 態度 > 經歷 = 溝通能力 > 學歷
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求職者們 🙂
